首页 >  理论研究

试论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的非语言符号性

作者:吴伟元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4806    2011-08-11 11:09:29

 

   摘要:本文是对时尚汉语中的日语平假名“の”的研究。该研究基于索绪尔符号价值的理论,着重描述了其伴随着专名进入汉语系统之后,语法功能逐渐弱化,逐步向非语言符号过渡直至成为一个非语言符号的过程,并根据是否具有语言符号的价值这一标准,将“の”的性质划分成三类:作为语言符号、作为语言符号向非语言符号的过渡、作为非语言符号。同时,基于此学理分析,选取日控与非日控这两个青年群体,采取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统计分析三种研究方法,对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差异作了调查与分析,尤其是对“海の幸”、“优の良品”、“の笨小孩の”这三条具有典型性意义的语料作了深入的讨论。本文认为: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确实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符号性质状态: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向非语言符号的过渡、非语言符号。这个结论不仅是基于符号价值理论的学理推演的结果,而且这三种性质分化是存在于时尚汉语中的语言客观事实。

 

一、引言

近年来,像“贝儿多爸々の泡芙工坊”、“优の良品”、“海の幸”这样的品牌名称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眼帘,对于其中包含着的日语平假名“の”,人们往往认为这就是语言接触中的借词或者借形词现象。

语言接触会产生语言的借用现象,借词又称外来词或外来语,是“在吸收外来语的过程中产生的表达源自外语词的意义的词语。”[2]学界对于借词分类的认识尚存在一些分歧,但根据译借方式的不同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四种类别: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借形词(形译词)。其中,对于借形词范围的界定也是莫衷一是,基本形成以下两种观点:杨锡彭(2007[3]认为“一般所讲的作为外来词的形译词,指的是汉语中通过直接搬用日语汉字书写形式借入的日语词。”当然,“在搬用语词的文字书写形式时,汉语汉字与日语汉字往往有一个‘折合、对当’”[4],如用汉字词“取缔”、“人气”、“新干线”分别借用日语汉字词“取?”、 人??rdquo;、“新?志?”等。而邵敬敏(2001[5]、万红(2007[6]认为借形词除了从日文中直接借用汉字字形以外,还应包括直接借用英文字母的词语,如VCDX光等。本文以邵敬敏、万红的说法为基础呈现借形词,但也有所改变:汉语中的借形词包括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为代表)借形词和汉字文化圈[7]文字(以日语文字为代表)借形词两类。本文涉及到英文字母借形词、法文字母借形词和日语借形词,其中日语借形词除了借用日语汉字字形以外,也包括借用日语假名。

与上述言论相关的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存在这样的预设:不管语言之间如何发生借用现象,它们都是基于在语言符号这个平面之上的。他们所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两种语言符号之间如何发生融合、转换、选用等问题上。那么,语言接触一定是在语言符号这个系统中进行的吗?会不会产生非语言符号现象呢?这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本文运用学理分析社会语言学实证研究这两种方法,就近年来流行在汉语时尚用法中的日语平假名“の”的性质展开讨论,着重描述了其伴随着专名进入汉语系统之后,语法功能逐渐弱化,逐步向非语言符号过渡直至成为一个非语言符号的过程,并试图探讨这种现象背后人们的使用心理从而揭示出语言接触出现的多种可能为语言接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例证与思考点。

 

二、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的使用

日语平假名“の”音/no/,是日语中连接名词与名词的格助词,相当于汉语中的助词“的”或“之”,近年来在时尚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所谓时尚汉语,是相对于目前规范的普通话而言的一种汉语变异现象,它主要流行于网络等现代媒体之中,具有“新颖性、生动性”[8]等特点,如“偶(我)”、“稀饭(喜欢)”、“恋爱ing(正在恋爱)”、“9494(就是就是)”、“你的BF/GF(你的男朋友/女朋友)”等。一方面,它客观地存在于一定语域的言语交际之中,我们都会在网络情境下受其感染;另一方面,这类言语形式不具有强制性,即它并不是固定的和不可替代的,我们可以自主选择使用方式。[9]

本文下面所要研究的语料来自:一、笔者实地考察(时间:20091115,地点: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新西宫)。新西宫是以青少年为对象,主营流行服装和礼品的商城,笔者考察了第一、二两层共约300家店铺,其中有12家店铺名称包含日语平假名“の”。二、淘宝网[10]店铺名称(时间:2010424)。笔者在淘宝网店铺一栏中搜索“の”,结果共有987页,即大约有39480个店名称包含日语平假名“の”。三、杂志《Cool轻音乐:日本艺能界前线》标题(2009年共12期),其中有18个不重复的标题含有日语平假名“の”。笔者从以上三处语料中择取20条,将其根据是否用于品牌名称和是否可直接对译成汉语“的”或“之”的标准分类,作为本文语料,如下表:

 

1: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的使用情况[11]

“の”用于品牌名

“の”用于非品牌名

 

“の”可直接对译成“的”或“之”

“の”不可直接对译成“的”或“之”

味の素(味精义)

海の幸(海产义)

涩谷の物语

麦兜の屋

妖精の美颜

美丽の基地

悠哉の生活

贴心の服务

潘多拉の?匣

命の光辉

史上最高の爱

原宿の酷

优の良品

樱の花

女の子

最新の上架

爱の它

画皮の春色无边

依人服饰の

の笨小孩の

 

在上表中,大多数是品牌名、店名,如“味の素”( 日本味の素株式会社品牌商标名)、“海の幸”(日本料理餐饮连锁企业品牌名)是品牌名称,而店铺名则有:“涩谷の物语”、“麦兜の屋”、“妖精の美颜”、“美丽の基地”、“悠哉の生活”、“贴心の服务”、“原宿の酷”、“优の良品”、“樱の花”、“女の子”、“最新の上架”、“爱の它”、“画皮の春色无边”、“依人服饰の”、“の笨小孩の”。少数是文章标题名称,如“潘多拉の?匣”、“命の光辉”、“史上最高の爱”。

 

三、日语平假名“の”性质的学理分析

3.1当日语平假名“の”用于品牌名中时,如“味の素(味之素、味精)”、“海の幸(海产、海味)”等,“の”与这些词的固定组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意义,汉语借用这些品牌名时,是通过搬用其书写方式来得以实现的,写作“味の素”、“海の幸”或者“折合、对当”成“味之素”、“海之幸”。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の”的接受度是很高的,而当“の”本土化之后,人们对于“之”的接受度比“の”更高。[12]在这里,日语平假名“の”和日语汉字以一种专名的组合形式进入到了汉语中。

3.2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直接用“的”或“之”对译日语的平假名“の”,其中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两者的符号价值是相等的吗?索绪尔认为:“价值总是由下列构成:(1)一种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交换的不同的物;(2)一种能与价值有待确定的物相比的类似的物。”[13]“语言是一个系统,它的各项要素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其中的每项要素的价值都只是因为有其他各要素同时存在的结果。”[14]由此看来,我们要确定两种语言系统中的两个语言符号的价值是否相当、是否可以替换,必须确定这两个语言符号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的地位。下面,我们就来分析“の”与“的” [15]的语法地位。

平假名“の”在日语中可以是一个格助词[16]:体言と体言を?びつける(连结名词与名词)。

①、表所有、所属:兄~本(哥哥的书), 文学部~学生(文学系的学生)。

②、表人际关系、地位: 友だち~田中君(朋友田中),会?~小林さん(会长小林先生)。

③、表材料、属性:革~かばん(皮包), 金~?r?(金表)。

④、表内容分野: 日本?~教??(日语教师),音?S~都ウイ?ン(音乐城市维也纳)。

⑤表时间: 先月~勘定(上月的帐款)。

⑥表数量:100万?摇?∏惺郑ㄒ话偻蛉赵?闹?保??/span> 5キロ~米(五公斤的米)。

⑦表场所、地名:ロンドン~冬(伦敦的冬天)、?|京~叔父/东京的叔叔。

⑧表状态:?洪_~花(盛开的花),雪~肌(雪白的皮肤)。

“的”在汉语中是一个助词,其语法[17]是:构成“的”字短语修饰名词。除连词、助词、叹词外,各种词语都可构成“的”字短语修饰名词,如下:

、名++名:你的票,我的哥哥。

、动++名:走的人,唱的歌。

、形++名:聪明的人,幸福的生活。

、副++名(限于少数几个双音节副词):历来的习惯,暂时的困难。

、介词短语++名(介词限于“对、对于、关于”):对问题的看法,关于天文学的知识。

、象声词++名:当当的钟声,嗖的一个箭步。

、小句/四字句++名:你寄来的信,工业发展的速度。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日语系统中有平假名“の”作为格助词来连结两个名词,汉语系统中有汉字“的”作为助词来连接定语与中心语,“の”在日语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与“的”在汉语系统中的地位是一样的,都可以用于两个名词之间表修饰关系。我们可以说:日语平假名“の”与汉字“的”的组合关系具有一致性。同时,“的”与“の”与其他语言中的语助词(如法语的“de”、英语的“’s”)可以形成一个类聚,它们之间可以互换,如表1中“涩谷の物语”可分别对译为“涩谷的故事”、“涩谷de故事”和“ Shibuya’s story”,“麦兜の屋” 可分别对译为“麦兜的屋”、“麦兜de屋”和“McDull’s house”。可见,“的”、“の”、“de”与“’s”可以形成一个类聚,它们之间具有聚合关系。因此,我们也就可以说日语平假名“の”与汉语“的”的价值是等同的。在语言接触过程中,“の”可以作为一个语言符号进入汉语并替换汉语的“的”。

3.3除以上分析外,还有一种情况尤其值得注意,就是“の”不能直接对译成“的”或“之”,或者更确切说是对译成的“的”或“之”在汉语系统中没有相应的意义,我们需借助思维联想来理解其意义不仅如此,在日语中这样用也是不合语法的。即:既不符合汉语的借用,也不是日语本身的用法,如表1第三列所示:“原宿の酷”、“批发の零售”、“优の良品”“の笨小孩の等。那么,我们必须分析,这里的“の”是否还是一个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价值?

索绪尔提出了符号的线条特征[18],卡勒在此基础上说:“在语言的序列中,一个成分的价值不但取决于它与那些可能替换它的成分之间的对比,而且取决于在序列中这个成分的前后各项。索绪尔把第一种称为联想关系(associative relations,现在一般称为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s);把第二种关系称为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s)。组合关系确定组合的可能性,即可以组成一个序列的那些成分之间的关系。聚合关系指能够互相替换的成分之间的对立。”[19]由此我们看到,要确定“の”在上述汉语中是否是一个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价值,其标准是其在此情况下是否具有组合能力和聚合能力。

我们下面以“原宿の酷”和“の笨小孩の为例进行分析。

3.3.1“原宿の酷”的分析:在汉语的语法层次上,“原宿(一个日本地名)”和“酷”的组合并非要通过“の”来完成,我们可以直接说“原宿酷”,也可以说“原宿很酷”,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の”虽然没有具备这样强的组合能力来“原宿”和“酷”这两个语言符号限定在一起,但当“原宿”、“の”、“酷”三个符号组合成“原宿の酷”时,我们可以知道他所表达的意思是“原宿的酷的东西”,“の”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一方面,当“原宿の”这个组合出现时,我们通常将“の”作为汉语的“的”来理解,从而限制后面只能接“美”、“好”、“故事”、“风景”等这一类词,而这一类词的范围慢慢扩大化后,“酷”这样的词也出现了,虽然汉语中没有“原宿的酷”的说法,但也可以理解成“原宿的酷酷的东西”的意思。这样看来,此时的“の”暗示着一定的组合能力。另一方面,这里的“の”作为日语助词,可以与汉语的“的”、法语的“de”、英语的“’s”以及其他语言中的助词构成一个类聚,它们之间可相互替换,暗示着一定的聚合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此时的“の”还占据着一定的语法地位,是语言符号向非语言符号的一个过渡地带。类似的情况还有表1第三列所示的“优の良品”、“樱の花“女の子”、“最新の上架”、“爱の它”、“逸の彩”、“画皮の春色无边”。

以上语词中的“の”通过连结语素、词汇或短语形成具有名词性性质的语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名物化的作用。上述“原宿の酷”中的“酷”由于“の”的进入而具有了一定的名词性质。再以“爱の它”为例,汉语的“爱它”是一个动词结构,当中间用“の”加以连结,我们自然而然会把它看作“的”来理解,这样,“爱の它”就成了“爱的它”,是一个典型的偏正式名词性短语结构,“の”由此在起连结作用的时候也开始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名物化的作用。

3.3.2“の笨小孩の”的分析:“の笨小孩の”这个书写形式是在一个汉语短语——“笨小孩”的基础上前后各添加一个“の”构成。其中,“笨小孩”在汉语中是一个完整的短语结构,即“笨”和“小孩”这两个词的组合已经不需要借助任何语言符号作为连结来完成。在这里,“の”失去了在日语中的格助词地位,若将其对译成“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此时的“的”也已经失去了在汉语中助词的地位。也就是说,这前后两个“の”,若把它作为语言符号来看待,是不成立的,因为通过“の”这个书写上的能指,我们无法找到其在语言系统中的所指。因此,这里的“の”完全不具备组合能力和聚合能力,它以一个语言符号的面貌出现,但不具备语言符号应有的价值,仅仅是一个纯粹添加的非语言符号而已。此类情况还有表1列所示的 “依人服饰の”

其实,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因受日语“の”的这种用法而在汉语中添加一个无语法地位的“的”字的现象,如:新感觉派作家刘?扰福?/span>19001939)的短篇小说中的句子:“啊!他们都在着,胖子的房东,房东太太,两个女孩子,连一个手里抱的乳婴儿。”[20]此例句中的“胖子的房东”,“按照汉语中短语的结构就是‘胖子房东’,但是因为受日语中‘の’这个助词的影响,毫无必要地加了一个‘的’字。”[21]这里的“的”字就是以一个语言符号的面貌呈现了一个非语言符号的添加。

通过以上学理分析根据是否具有语言符号的价值这一标准,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符号性质状态,如下表:

 

2: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的三种不同的符号性质分类

“の”作为语言符号

“の”作为语言符号向非语言符号的过渡

“の”作为非语言符号

味の素(味精义)

海の幸(海产义)

涩谷の物语

麦兜の屋

妖精の美颜

美丽の基地

悠哉の生活

贴心の服务

潘多拉の?匣

命の光辉

史上最高の爱

原宿の酷

优の良品

樱の花

女の子

最新の上架

爱の它

画皮の春色无边

依人服饰の

の笨小孩の

 

上表第一列中,日语平假名“の”作为一个语言符号暂时性地进入到汉语系统之中,它可以也必须通过直接对译成汉语的“的”或“之”来实现其在汉语系统中的价值。

第二列中,日语平假名“の”是在一个语言符号向非语言符号转变的过渡期中,它还暗示着一定的价值,还占据着一定的语法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名物化的作用。

第三列中,日语平假名“の” 是一个非语言符号,它已不具备语言符号应有的价值,是以一个语言符号的面貌呈现了一个非语言符号的添加。

 

 

 

四、实证研究设计

上文基于语言符号价值的理论,已对日语平假名“の”的性质作了清晰化的分类,那么,这种学理上的划分可以用实证研究来进行验证吗?我们是否能从现实生活的使用中找到答案呢?这个问题等待我们作出回答。

4.1研究逻辑

不难设想,若上述学理划分正确,那么不同的人群对于这三种性质的“の”可能会呈现不同的接受态度。基于直觉,我们以上述语料作为测试项,分别对日控和非日控这两个青年群体进行了初步的、小样本的调查,看到了他们对于不同符号性质的“の”存在接受程度差异的客观事实[22]

所谓日控,指的是酷爱日本文化的人,非日控则是指对日本文化无任何特殊感情的人。“控”一词列于《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的“2010 年十大流行语”[23]中,其“‘某某控’的结构是从日语借来的,是指极度喜欢某种事物的人。”鉴于“日控”一词较新,因此本文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两个题目——“您是日本动漫迷吗?”和“您是哈日一族吗?”——来鉴定被试是否为日控。鉴定方法如下:两题中任何一题回答为“是”的被试,均被视为日控;反之,两题回答都为“否”的被试,则被视为非日控。

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日控与非日控这两个青年群体为样本,对时尚汉语中三种不同符号性质的“の”的接受程度展开一次客观的调查,若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那么反过来就可以验证,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确实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符号性质状态,我们对其学理上的划分也是可靠和正确的。

4.2研究程序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全部基于田野调查,分为两个部分:

4.2.1问卷调查:选取青年群体,利用“问卷星”[24]网络平台,发布在线问卷——《关于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的接受程度调查》[25]。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和是否是动漫迷、是否是哈日一族等问题。第二部分是自编问卷,包括对上述20条语料中“の”的接受程度(分为三个维度:能接受、无所谓、不能接受)调查和询问不能接受的原因。

截至2011423,共收到问卷105份,其中有效问卷103[26],有效率为98.1%。被试年龄分布在18 - 43周岁,其中日控50名,非日控53名。

在此基础上,主要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来处理和分析数据,具体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是独立样本T检验。

4.2.2深度访谈: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选取日控与非日控各1名,进行结构性访谈[27],访谈提纲涉及被试基本情况,和对“海の幸”、“优の良品”、“の笨小孩の”这几条语料的认知与感受,并即时作书面记录和进一步定性分析。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5.1日控与非日控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比较

根据103份有效问卷,我们统计出日控(N=50)与非日控(N=53)两个群体在接受程度的三个维度(能接受、无所谓、不能接受)上的票数数据,见下表:

 

3:日控(N=50)与非日控(N=53)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表

接受程度

语料

能接受(票数)

无所谓(票数)

不能接受(票数)

日控

非日控

日控

非日控

日控

非日控

味の素

34

26

11

16

5

11

海の幸

29

16

16

22

5

15

涩谷の物语

35

33

14

14

1

6

麦兜の屋

37

38

11

9

2

6

妖精の美颜

31

27

10

16

9

10

美丽の基地

25

24

17

21

8

8

悠哉の生活

28

29

12

16

10

8

贴心の服务

27

29

12

16

11

8

接下表

 

接上表

接受程度

语料

能接受(票数)

无所谓(票数)

不能接受(票数)

日控

非日控

日控

非日控

日控

非日控

史上最高の爱

28

23

15

17

7

13

原宿の酷

23

20

20

22

7

11

优の良品

35

40

15

9

0

4

樱の花

32

33

15

12

3

8

女の子

19

19

19

15

12

19

最新の上架

17

24

21

18

12

11

爱の它

11

13

24

22

15

18

画皮の春色无边

15

16

23

20

12

17

依人服饰の

8

16

20

18

22

19

の笨小孩の

10

23

18

17

22

13

 

由上表可以看到,“优の良品”在本次调查中的接受程度是最高的,只有3.88%的样本持不可接受态度。

 

5.2基于统计学变量上的数据分析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来处理和分析数据,为统计方便,设定值:能接受=3分,无所谓=2分,不能接受=1分,即分值越高,接受程度越高。

经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日控与非日控在“海の幸”和“の笨小孩の”这两个词上存在显著性的接受程度差别。如下:

5.2.1日控与非日控对于“海の幸”中的“の”的接受程度比较

 

4:日控与非日控对于“海の幸”中的“の”的接受程度差异

 

是否日控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T

显著性P[28]

“海の幸”

50

2.48

.677

3.215

.002

 

53

2.02

.772

 

 

4显示:日控与日控与非日控对于“海の幸”中的“の”的接受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2<0.01),即日控比非日控更能接受“海の幸”这样的表达方式。

5.2.2日控与非日控对于“の笨小孩の”中的“の”的接受程度比较

 

5:日控与非日控对于“の笨小孩の”中的“の”的接受程度差异

 

是否日控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T

显著性P

“の笨小孩の”

50

1.76

.771

-2.748

.007

 

53

2.19

.810

 

 

 

5显示:日控与日控与非日控对于“の笨小孩の”中的“の”的接受程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7<0.01),即非日控比日控更能接受“の笨小孩の”中的“の”。

 

六、关于典型性语料的讨论与分析

基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看到,虽然日控与非日控在大量的词汇的接受程度上未显示出显著性的差异,但他们对“海の幸”和“の笨小孩の”这两个词表现出相异巨大的接受反应,同时,又对“优の良品”有着及其相同且很高的接受程度。下面我们就依次对这三个词展开讨论。

 

6.1关于“海の幸”的讨论

“海の幸”是一个日语词,义为“海产、海味”等,随着同名日式料理品牌“海の幸”的创建和流传,现已进入中国城市。当这个由日语平假名“の”与日语汉字组合而成的专名进入到汉语系统中时,日控接触日语的程度较深,他们在观看日本动漫或学习日语等这些情境下[29]认识了“海の幸”的来源及意义,因此自然而然就接受了这里的语言符号“の”。同时,他们一般将这个“の”当做“的”或“之”来对待,如“海の幸”直接念作 “海之幸”,与此类似,语料中的“涩谷の物语”、“麦兜の屋”等词也相应“折合、对当”成“涩谷的物语”、“麦兜的屋”等。[30]可见,此时的“の”已作为一个语言符号进入汉语并替换了汉语的“的”或“之”。

与日控相反,非日控与日语接触不多,并且也不知道“海の幸”这个品牌名,他们既无法认知这里的“の”,也无法成将它当做汉语的“的”或“之”来理解其意义[31],因此在语言符号的接受过程中产生了困难。与此相照应的是,非日控对语料中“涩谷の物语”、“麦兜の屋”等词的接受程度却是很高的,因为此时的“の”很容易就能被视作是汉语的“的”或“之”的替代符号,其所表达的意义也是不难理解的。

 

6.2关于“优の良品”的讨论

与“海の幸”不同的是,作为品牌名称的“优の良品”, 在本次调查中得到了相当高的的接受度,无论日控还是非日控,都对它表示了几乎一致的认可。不难想象,这其中的广告效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使“优の良品”在社会中具有很高的知晓度,人们认识“优の良品”这个品牌,也能接受“优の良品”这个组合方式,这是外在强压下的结果。

此外,有一点值得注意:日语中并没有“优の良品”这个词,而其中“の”的用法也是不符合日语语法的[32]。同时,这里的“の”也不能直接对译成“的”或“之”,或者更确切说是对译成的“的”或“之”在汉语系统中没有相应的意义,那么,既然它不符合汉语的借用,也不是日语本身的用法,人们对它广泛接受的原因何在?

“我知道‘优の良品’在日语里是没有的。但是这里的‘の’和‘之’差不多,一般就看作‘优之良品’,能够大概明白它的意思,就是‘很好的东西’, 所以就接受了。”[33]

可见,此时的“の” 虽然不符合日汉两种语言的用法和习惯,但如果将它对译成汉语的“的”或“之”, 我们可以借助思维联想来理解其意义。它的语法地位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是语言符号向非语言符号的一个过渡地带

同时,也有不少人误认为“优の良品”就是个日语词,因为“优”、“の”、“良品”这三个词都存在于日语中,其组合方式也不觉得突兀[34],人们也就下意识地接受了这个自认为是日语词的“优の良品”。[35]

在形似日语词的“优の良品”中,“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文化表征的作用。“文化具有道德品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神圣化为其他的客体,比如图腾。……文化的表征可以通过多种外在的方式,不仅是可观察到的物体,而且包括其他的文化符号,比如核心词汇、短语或观念。……当文化具有这种表征时,即价值、信念和规范可以被其他的形式所代表,文化就具有更强的道德品质和唤醒情感的力量。”[36]因此,当日语平假名“の”参与进“优の良品”这个组合后,它有意无意地会唤起人们对于日本文化的情感,即它符号化了一系列关于日本价值的信念,而且这个信念是让人容易理解和明白的,那么,人们对于这样的表达方式接受起来更容易。

 

6.3关于“の笨小孩の”的讨论

“の笨小孩の”这个书写形式是在一个汉语短语——“笨小孩”的基础上前后各添加一个“の”构成。对于这前后两个“の”,日控表现出不能接受的态度,认为其“不可以这样出现,不符合日语的用法,感觉很别扭”[37]。显然,日控受到日语语法的干扰,对原本通顺的短语中添加的两个“の”无法理解,在接受的过程中存在困难。

相反,非日控则更能接受“の笨小孩の”中“の”,觉得“‘の’用在这里就是一个纯粹的符号,使文字变得有趣和可爱。”[38]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の”作为一个纯粹添加的非语言符号在时尚汉语中是确实存在的,这时的“の”可以任意用其他非语言符号来替换,如“△”、“☆”等皆可。

 

 

七、结论

本文基于索绪尔符号价值的理论,对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的符号性质作了相应的学理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统计分析的实证调查,对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差异作了研究,尤其是对“海の幸”、“优の良品”、“の笨小孩の”这三条具有典型性意义的语料作了深入的讨论。以下是本文的主要结论。

第一,经学理分析,根据是否具有语言符号的价值这一划分标准,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具有了三种不同的符号性质:作为语言符号的“の”、作为语言符号向非语言符号的过渡的“の”、作为非语言符号的“の”。

第二,实证调查发现,日控与非日控对于不同符号性质的“の”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在“海の幸”与“の笨小孩の”这两条语料上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对“优の良品”的接受程度达到高度统一。经对三条语料的深入讨论,我们可以验证实证研究结果与学理分析是相吻合,即: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确实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符号性质状态。

第三,对于这三种不同符号性质的“の”的判断标准如下:

第一类是作为语言符号的“の”,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以一个日语专名的组合形式出现在汉语系统中,如“海の幸”等。第二种是“の”可以且必须通过直接对译成汉语的“的”或“之”来理解其意义,如“麦兜の屋”等。

第二类是作为语言符号向非语言符号过渡的“の”,这时的“の”已不符合日汉语法,但还占据着一定的语法地位,可借助思维联想将它对译成 “的”或“之”来理解其意义;同时“の”在语法层面上起到一定的名物化作用,在语用效果中具有一定的文化表征作用。如“原宿の酷”、“优の良品”等。

第三类是作为非语言符号的“の”,这时的“の”已完全不符合语法,无法对译成“的”或“之”, 可用其他任意的非语言符号进行替换。如“依人服饰の”、“の笨小孩の”等。

第四,社会相关因素会对“の”的接受程度产生影响,如在广告效应这个外力强压下,人们对于“优の良品”的接受程度会提高。

以上是本文的主要结论,可总结如下表:

 

 

6:日语平假名“の”在时尚汉语中的符号性质及其判断标准

“の”的符号性质

举例

判断标准

语言符号

“海の幸”

“麦兜の屋”

日语专名或者“の”须通过直接对译成汉语的“的”或“之”来理解其意义。

语言符号向非语言符号过渡

“原宿の酷”

“优の良品”

不符合日汉语法,但还占据着一定的语法地位,可借助思维联想将它对译成 “的”或“之”来理解其意义;同时在语法层面上起到一定的名物化作用,在语用效果中具有一定的文化表征作用。

非语言符号

“依人服饰の”

“の笨小孩の”

完全不符合语法,无法对译成“的”或“之”, 可任意替换其他非语言符号。

 

同时,本文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资料相对缺乏。由于目前对于中日语言接触的研究集中在借词或借形词等相关研究上,对于日语平假名“の”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の”在时尚汉语中的性质的研究至今仍是空白,因此这方面的资料相对缺乏。

第二,调查样本数量略小。本文限于时间、人力等资源,调查样本数量略小。如果我们增加样本数量,或许对验证结果能提供更有力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徐大明主编、蔡冰副主编,《语言变异与变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联系方式:

吴伟元

200241  上海  东川路500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13816038306

foggyj@126.com

 



[1] 本文得到华东师范大学李明洁副教授的指导。

[2] 杨锡彭,《汉语外来词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3] 同上,第145页。

[4] 同上,第146页。

[5] 邵敬敏,《现在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9页。

[6] 万红,《当代汉语的社会语言学观照:外来词进入汉语的第三次高潮和港台词语的北上》,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页。

[7] 又称为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国及其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8] 黄涛,《流行语与社会时尚文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9] 参见李明洁,《语言事实:正常现象抑或病态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立场看字母词、网络语言及相关现象》,《中国文字研究》总第八辑,大象出版社,20079月。

[10] 淘宝网:www.taobao.com

[11] 为行文方便,本文一般均用中国汉字表达日语汉字词中的用字。

 

[12]  截至2010424日,在百度搜索引擎(www.baidu.com),分别输入“味の素”、“味之素”、“海の幸”、“海之幸”,所得相关网页分别约38600501000篇、13400篇、182000篇。可见,“味之素”和“海之幸”的网页数量明显比“味の素”和“海の幸”多,说明人们对于“之”的接受度比“の”高。

[13]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61页。

[14] 同上,第160页。

[15] 为行文方便,本文只讨论“の”与“的”的语法,对与“的”语法相似的“之”不作特别说明。

[16] 参见《小学馆(中日/日中辞典)统合版》,商务印书馆和小学馆合编,1997年版。

[17]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57页。

[18]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06页。

[19] 【美】J·卡勒,《索绪尔》,张景智译,刘润清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1页。

[20] 刘?扰福?恫辛簟罚?抖际蟹缇跋摺匪??榈辏?/span>19304月初版,第145页。转引自文贵良,《文学话语与现代汉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页。

[21] 文贵良,《文学话语与现代汉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页。

[22]  本次调研中,3名日控与3名非日控的青年接受了对于不同符号性质的日语平假名“の”的接受程度调查,测试项为上述“味の素、海の幸、涩谷の物语等二十条语料。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发现两个群体对不同符号性质的“の”呈现不同的接受反应,因此肯定了日语平假名“の”在日控与非日控之间存在接受程度的差异。

[23] 《咬文嚼字》,2011年第02期,第4 - 6页。

[24] “问卷星”网站地址:http://www.sojump.com/

[26]  挑选有效问卷的标准:问卷的回答无遗漏;答案清楚明确,无明显规律性。

[27] 结构性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具有固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访谈。参见黄希庭、张志杰主编,《心理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44页。

[28]  P值即概率,反映着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若显著性P<0.050.01时,则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则无显著性差异。

[29] 访谈资料:日控,2011-4-24

[30] 访谈资料:日控,2011-4-24

[31] 访谈资料:非日控,2011-4-24

[32] 上文已表述过,“の”在日语中是“连结名词与名词”,而“优の良品”中的“优”是形容词,不符合日语语法。

[33] 访谈资料:日控,2011-4-24

[34] 可参照日本品牌名“无印良品”。

[35] 访谈资料:非日控,2011-4-24

[36] 【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孙俊才、文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0页。

[37] 访谈资料:日控,2011-4-24

[38] 访谈资料:非日控,2011-4-24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