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国强(1957-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外文系,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美国文学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副主编,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叙事学会理事、上海翻译协会理事。主要从事英美文学...
《雷丁监狱之歌》是一首思想内涵颇为独特的诗歌,即王尔德借自己在监狱中的经历,揭露了英国监狱践踏人性的野蛮化管理体制,提出了监狱及其法制体系应该如何对待犯人的现代性命题。这首诗除了在主题上具有尖锐的批判性和超前性之外,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也具有超时代的意义。具体来说,在浪漫主义抒情热尚未消退之际,王尔德在这首诗中率先使用了...
本文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文学史叙事故事性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往事”“差异”以及“建构”。这三个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文学史框架的构建、文学史文本的开放性以及文学史的潜文本和超文本。这三者或有部分重叠之处,不过它们还是有所不同:文学史框架揭示的是因其支撑性和约束性而演绎出来的故事;文学史文本的开放性主要指向阐释的多种可能性,不...
本文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文学史叙事故事性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往事”“差 异”以及“建构”。这三个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文学史框架的构建、文学史文本的开放性以及文学史的潜文本和超文本。这三者或有部分重叠之处,不过它们还是有所不同: 文学史框架揭示的是因其支撑性和约束性而演绎出来的故事; 文学史文本的开放性主要指向阐释的多种可能...
可能世界理论告诉我们,现实与虚构并不是截然分明地存在于这个可能世界之中的,而是因其可通达性以相互融合或交叉的形式存在。文学史也是一种以文本形式存在的交叉融合了真实与虚构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有三重,即虚构世界、真实世界以及虚构与真实因可通达而相关联的交叉世界。融合是指这三重世界的共同趋向,即因可通达性而共存于一个文学史文...
国内外叙述学界有些学者把叙述学分为"经典叙述学"和"后经典叙述学"。这种分法是没有学理依据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叙述学从诞生直至今日,始终是在结构主义的框架内构建和发展的。从考察"后经典叙述学"相关论点入手,运用结构主义的一些基本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讨论"经典叙述学"和"后经典叙述学"分类的不合理性:梳理"经典"与"...
翻译符号学是以符号学理论为指导、以符号转换为研究对象的符号...
近以ChatGPT-4o为代表的聊天智能的快速迭代,智能人机交互...
人工智能的文本生成方式,引发了巨大争论。或许可以从符号学一...
皮尔斯的传播哲学被认为构成了其符号学说的支撑基础,甚至是其...
物符号,即被认为携带意义、并以物为符号载体的感知物。此感知...
《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