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已经出版的相关专著有:《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文学史哲学》、《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从超迈...
语言的神奇力量使人感叹。语言是主动创造的而不是被动反映的;语言不仅是工具而且是本体。这些似乎在今天很似乎“前卫”的见解,实际上是古代人的常识,根本不用等到二十世纪的所谓“语言论转向”。早在《圣经》这本世上最大的大书中,其最平凡、最朴素也最神奇的...
上面已经提及,有一种更加“激进”的消费主义批评话语,还把对于消费主义呼唤视作是对启蒙现代性理想的超越,在赞美消费主义的同时肆意嘲笑启蒙主义。这方面的代表就是所谓的“新新中国”论和“新文学终结”论。“新新中国”论者断言,新世纪...
所有消费主义的赞美者都对中国当代社会流行的不问政治权利只求感官快乐的消费主义现实采取了非常肤浅的“唯事实主义”态度,并以此作为拥戴消费主义的依据。当消费主义的鼓吹者们认定启蒙主义的理想已经“过时”、“终结”、不能对现实发言,因而应该寿终...
随着中国式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出现,文学和美学研究的一个新景观是消费主义话语的引入。这本来无可非议。但令人不无担忧的是,在消费主义研究中有相当多的研究者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式消费主义出现的特殊语境与消费主义存在的巨大误区。他们与其说是在研究消费主义,不如说是在鼓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为畸形的消费主义呐喊和辩护。其具体表现就...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布迪厄的反思社会学理论分析了文艺学知识的生产机制,揭示了制约文艺学知识生产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引入文艺学的社会学反思方法意味着文艺学工作者对自己在文艺学学术场域中的位置进行反思,也意味着对文艺学知识生产之所以可能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思。反思社会学不把文艺学的知识生产看...
为何当代设计爱用“抽象艺术”方式?为何难以接受抽象艺术的大...
传播研究的“意义论”与“符号学派”约翰·费斯克曾将传播学研...
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充满了一种整体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影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