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学士;苏州大学/复旦大学硕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曾执教于苏州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任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教授。中文著作:《超越本体》(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语言的符号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符号学与跨文化研究》(2010);译著:《现代悲剧》(2007)(Modern Tragedy by Raymond Williams);英文著作:Parallels, Int...
绘画是否符号?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但如果说绘画经常使用符号,似乎没有太多人反对。从这个意义上讲,符号学对绘画的制作和欣赏应该有所帮助。当然,符号学内部流派林立,对认知绘画的贡献大小不一。例如,索绪尔结构主义理论过于关注符号的相互关系,且忽略非语言符号的作用,因而在解读绘画时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或者牵强附会。反之,皮尔...
二十世纪初,瑞士符号学家索绪尔提出一个二元符号模式,在学界内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关系并非他所想象的那样一蹴而就、单独对应,这就要求我们对索绪尔的符号模式进行再思考。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提出其著名符号三分法,为后人梳理各类符号现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可惜皮尔斯未能清楚地阐释不同符号之...
本文立足于我国已故著名学者钱钟书的隐喻两柄多边理论,对当下红极一时的认知隐喻理论提出质疑,并通过大量例句说明隐喻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那些具有文化独特性的隐喻,它们源于特殊的民族神话传统、政治历史、文学作品等文化体系,因而是不可重复的。本文通过对中国吉祥文化的剖析,揭示隐喻使用背后的集体价值取向。...
符号分类是符号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早在一个多世纪前,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就为这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出著名的三分法。后人对此沿用为多,质疑不够,导致符号分类的种种混乱,乃至相互矛盾。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符号发生学的角度对皮氏理论提出修正,亦即,强调以释意方法作为符号分类的依归。...
在转喻和隐喻这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背后有一种“诗性逻辑”。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转喻和隐喻并非对语言的“特殊”使用,而是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引得性思维与类象性思维的产物。根据钱钟书先生的“隐喻两柄多边”说,喻体还具有多义性和多样性特征。...
翻译符号学是以符号学理论为指导、以符号转换为研究对象的符号...
近以ChatGPT-4o为代表的聊天智能的快速迭代,智能人机交互...
人工智能的文本生成方式,引发了巨大争论。或许可以从符号学一...
皮尔斯的传播哲学被认为构成了其符号学说的支撑基础,甚至是其...
物符号,即被认为携带意义、并以物为符号载体的感知物。此感知...
《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