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易容(1978~ ),男,广西全州人,传播符号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战略传播方向博士后出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广西区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基地常务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主要理论研究方向为传播符号学理论、符号形象学;理论应用方向为品牌形象战略、城市...
传播研究的“意义论”与“符号学派”约翰·费斯克曾将传播学研究划分为“过程学派”与“符号学派”。“符号学派”注重意义的交换,此学派对“传播”一词的使用具有某种普遍的理论形式结构特征,某种意义上越出了目前主要被定位为“社会科学”的传播学边界。可以沿着意义论思路,从“传播”这一术语的重勘来思考传播学理论的拓展可能。雷蒙德·威...
(主持人:胡易容)符号学家约伦·索内松教授已离世近一个月了。教授的离去,给国际符号学界留下了无法填补的空白,也让中国符号学界痛失一位诚挚的国际友人。本专辑遴选的论文,是笔者在瑞典访学期间编译的索内松教授认知符号学文集。由于经过编译和部分标题调整,特此将原标题及出处标出,并介绍有关索内松教授治学的相关背景,以为纪念。...
约翰·费斯克曾将传播学研究归纳为两大阵营,分别是将传播视为讯息传递的“过程学派”和将传播视为“意义的生产和交换”的“符号学派”,而后者贯穿了费斯克毕生的研究经历。在当今信息爆炸和意义迷失的新媒体语境下,“意义论”的价值更为凸显。本文沿着费斯克聚焦“意义交换”的路径,结合我国对“传播”这一术语的引介史,重勘了“传播”的基...
(主持人:胡易容)当代艺术最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是技术,更确切地说是媒介技术。二十世纪初摄影术与电影使人类文化进入了“机械复制时代”,电视则使社会传播的根本方式突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明互联网,互联网数量最巨大的传播对象就是图像。从九十年代中期大行其道的MTV开始,向我们展示的不是一种新媒介形态的艺术,而是一种全新艺术。C...
泛媒介的叙述形态导致了叙述的广义化发展,其中图像转向与叙述转向交锋成了叙述学自我突破的关键交界面。后经典叙述学的突破涉及到文体样式、媒介形态、时间向度诸方面。通过最简叙述及诸要素的分析,探讨图像转向如何在基本层面拓展了叙述概念的边界,并推动叙述学理论扩容。以一般符号为基础的广义叙述学不单是媒介泛化和体裁扩容,更是叙述作...
翻译符号学是以符号学理论为指导、以符号转换为研究对象的符号...
近以ChatGPT-4o为代表的聊天智能的快速迭代,智能人机交互...
人工智能的文本生成方式,引发了巨大争论。或许可以从符号学一...
皮尔斯的传播哲学被认为构成了其符号学说的支撑基础,甚至是其...
物符号,即被认为携带意义、并以物为符号载体的感知物。此感知...
《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