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易容(1978~ ),男,广西全州人,传播符号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战略传播方向博士后出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广西区政府数字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基地常务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主要理论研究方向为传播符号学理论、符号形象学;理论应用方向为品牌形象战略、城市...
数字出版正在深刻改变未来出版产业的底层逻辑。在这一底层逻辑的转变中,人工智能成为扮演重塑出版行业基础规则的关键角色。在出版复杂系统视野下,文章分析了出版史中媒介系统、符号系统和由人作为主体构成的运行系统的创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进一步发展当今数字出版迭代正在加速从“媒介效率”转向“符号创造”,...
碎片化既是一个数字媒介导致的生活现实,也是二十世纪社会文化的反传统思潮。社交媒体的微文本特性令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程度尤为加剧。以大数据为典型的量化信息归纳是对碎片化的技术性应对,但这种抽象方式却难以处理多个文本意义联合的方式。传统符号学理论更擅长处理文本意义问题,却往往注重个体文本的阐释。面对碎片化现...
“意义世界”的形成,是符号学的核心论域,也是文化传播发生的处所。围绕“意义世界”的边界、范畴及交界面所展开的对话,是当代学术语境下明晰辨析“意义世界”不可绕过的问题:首先,在“人文”与“科学”关系重构语境下以整体性的“知觉”调和“认知”与“感知”的矛盾;其次,以“符号物观”重新审视卡西尔关于“物”与“意义”的“此消彼长...
传播研究的“意义论”与“符号学派”约翰·费斯克曾将传播学研究划分为“过程学派”与“符号学派”。“符号学派”注重意义的交换,此学派对“传播”一词的使用具有某种普遍的理论形式结构特征,某种意义上越出了目前主要被定位为“社会科学”的传播学边界。可以沿着意义论思路,从“传播”这一术语的重勘来思考传播学理论的拓展可能。雷蒙德·威...
(主持人:胡易容)符号学家约伦·索内松教授已离世近一个月了。教授的离去,给国际符号学界留下了无法填补的空白,也让中国符号学界痛失一位诚挚的国际友人。本专辑遴选的论文,是笔者在瑞典访学期间编译的索内松教授认知符号学文集。由于经过编译和部分标题调整,特此将原标题及出处标出,并介绍有关索内松教授治学的相关背景,以为纪念。...
术语“stereotype”源于法语印刷术语“刻板”,经社会学家李普曼...
《符号学讲义》入选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
符号学概念最早是由索绪尔提出的,他预见了这门学科的出现,但...
在交流叙述中,空间以叙述的方式获得存在。空间的建构有两种方...
皮尔斯的传播哲学被认为构成了其符号学说的支撑基础,甚至是其...
《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