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99年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02年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08年四川大学文化批评专业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主要学术经历: 1999年5月,赴台湾参加“两岸青年采访写作研习营”,获摄影组优胜一等奖; 2001年7月,香港浸会大学参加中华传播学会2001年年会,宣读论文; 2004年5月,上海复旦大学...
城市化浪潮正席卷中国。数量、体量庞大的购物中心在短时间内的大量出现是其重要表征。人们进入这样崭新的城市空间,在时尚的星巴克咖啡店消费、使用以i Pad为代表的各种科技产品,寻求现代生活体验。本文采用参与观察法研究了成都星巴克咖啡店中的i Pad使用情况。在归纳观察数据的基础上,作者发现城市公共空间中的i Pad使用者主...
本文通过探索摄影作为一种新技术、新媒介对近现代中国画报的影响, 从一个新的角度考察近代“西学东渐”大背景下中国人“看世界”方式的变化, 以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意义。摄影画报由于技术含量和西方内容而成为中国传统石印画报的临摹对象, 也使石印画报在整体风格上从抽象走向写实。与此同时, 图像本身的技术化和西方化改变了观看方式,...
表征是通过符号系统产生意义。通过分析清末民国时期《点石斋画报》和 《良友》( 也涉及同一时期部分日本报刊的相关内容) 对中日军事冲突的图像表征,探讨了近代中国画报图像文本的战争叙事、对民族国家神话的展示等问题,发现《点石斋画报》与《良友》对于中日军事冲突的表征存在显著差异: 前者倾向于采用夸张、甚至失实的方式描绘、叙...
当前人文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起源于对文本的重新认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 近代画报出现并风行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图像不仅是一个时 代的记录,也是某种观看方式的载体。近代画报图像所承载的新的观看方式意味着新的看与 被看的关系。这种新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现代性在...
摘要:体育在近代中国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还担负着教育民众的使命。在细读近代画报的基础上,作者将体育图像分为叙述性图像和展示性图像两种,并认为体育以及体育图像的教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展示实现。作者认为,现代体育本身所具备的展示性质(无论是运动场还是身体展示)不仅需要现场的观看者,也需要画报这种印刷媒体所提供的共时性阅...
傅修延教授写到,讲故事本来是一项诉诸听觉的艺术,从听觉角度...
“异智能体”是指“非人类”智能体,包括具有一定智能的动物、...
(主持人:胡易容)出版是否有学?——这是出版学研究领域一个...
“美感”的出现源于心物共感,而共感产生的基础是作为广义媒介...
符号是用来传递意义的,任何意义的交流传递必须通过符号进行,...
(主持人:王委艳)叙事学研究之初并非命定的以文学叙事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