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刊物

朗格(Susanne Katherina Langer)

作者:资料  来源:网络转摘  浏览量:6415    2009-09-13 23:01:18

                                                         本资料由颜小芳提供

朗格(Susanne Katherina Langer)1895.12.20—1985.7.18)美国哲学家、符号论美学家。她融合了怀特海的逻辑符号论和卡西尔的人类文化符号论,并批判地汲取了克罗齐、贝尔等哲学家、美学家的思想精华,成功把分析哲学和符号学理论运用于艺术研究,以“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全新的命题为核心,构建了极具特色的符号论艺术体系,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兴趣。

朗格生于纽约上西部德国移民区一个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家庭,父亲是来自德国的富有律师,是业余的钢琴家和大提琴演奏家,母亲来自卡尔·马克思城,极其热爱诗歌。朗格自幼便在音乐和诗歌欣赏方面受到熏陶和培养。父亲经常会与友人在家中演奏音乐作品,在令人沉醉的音乐氛围中朗格得到了极大的艺术美的享受,这为她以后的艺术哲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朗格十三四岁就能阅读奥尔科的小说《小妇人》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朗格先后获得哲学、文学博士,后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任教。

主要著作有《哲学实践》(1930)、《符号逻辑导论》(1937)、《哲学新解》(1942)、《情感与形式》(1953)、《艺术问题》(1957)、《哲学随笔》(1962)、三卷本著作《心灵:论人类情感》(1967)。

朗格系统地发挥了卡西尔的符号论,使符号论美学自成一派。她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者I·A·瑞查兹的语言方法,进一步把符号区分为推理的符号即语言符号,和表象的符号即非语言的符号。并进一步发展了非语言的符号论——把艺术视为具有表象形式的独立符号,即表现情感意义的符号。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命题是朗格整个艺术哲学思想的核心。她继承了卡西尔的观点,反对科林伍德的表现说,强调艺术表现的是人类情感而非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发泄。

朗格还把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称为“生命形式”,这个概念是朗格理论的出发点。在她看来,表现情感或任何心理事实必然要运用“生命形式”,因此,优秀的艺术,所谓“活”的艺术,就意味着“生命性质”的艺术。生命形式的基本特征是有机统一性、运动性、节奏性和生长性。

她还认为抽象是艺术符号构型的实质。艺术形式就是以抽象手段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艺术符号的性质在于其象征性而不在于信号性。艺术符号告诉我们一事物的具体状态,并使心理活动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对象,从而把不同感觉的信息联结起来,它的逻辑关系至少包括主体、符号、客体和概念。“符号”给想象的静观提供形式。“符号”分为“推理符号”和“表象符号”两类。前者如语言,它能形成推理的模式,有时间顺序的思维,它表现为陈述。后者如图画,其意义即在自身,难以语言复述,难以互相反驳,它就是“艺术”,是非推理的,适合于情感和情绪领域的表现方式。

朗格接受席勒的“外观论”,强调艺术通过“外观创造”即“有意味的形式”产生一个“幻像的王国”。这幻像不仅是能给人审美愉悦的既定材料的安排,而且是这安排产生的结果,因而艺术不是再现,而是符号形式创造。

苏珊·朗格的符号论艺术哲学思想被认为是西方美学史上继模仿论和表现论之后出现的第三座里程碑。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