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61年,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不可靠叙述者”这一概念:“当叙述者的言行与作品的准则(即隐含作者的准则)相一致时,称为可靠的叙述者,反之则称为不可靠叙述者”。自此,不可靠问题成为每一个叙述学研究者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经典叙述学,还是后经典叙述学,都是如此。
“不可靠叙述”作为叙述学研究的关键,需要在时间中不断推进,这对学问、对思想提出了要求,要求学问和思想的正视和回应。正因为如此,“不可靠叙述”才能稳健地推进着自己研究的纵深,扎实地积累着研究的土层。
本期《动态》将选取一系列“不可靠叙述”最新研究成果,总共9篇。我们编辑这一期“不可靠叙述”专辑的目的,正是展示一种在富饶的前人成果与规范之上的,对“不可靠叙述”研究的推进。我们明白,对于如何阅读这些研究并从中得到教益,读者们远比我们更有经验。我们要做的,只是将这些扎实的成果,递交给训练有素的眼睛。
一、赵毅衡:新闻不可能是“不可靠叙述”:一个符号修辞分析
二、赵毅衡:两种叙述不可靠:全局与局部不可靠及其纠正法
三、魏全凤: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不可靠叙述”
四、文一茗:不可靠叙述的符号研究
五、冯月季:论新闻报道中的不可靠叙述
六、王悦:《赎罪》: 分层式不可靠叙述的阐释否定
七、林咏:华语谜题电影中的不可靠叙述者
八、王长才: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的叙述者之谜与不可靠叙述
九、塔马·雅克比:可靠/ 不可靠叙事如何展开
十、佩尔·克罗格·汉森:不可靠叙述者之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