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人,满族,1954 年 2 月生于贵阳,1980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同年考上四川大学研究生,1983 年获硕士学位,1987 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87年晋升副教授,1990年晋升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享受院士待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比较文学)。 ...
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的两大研究领域之一,该研究不但是一个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更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从变异学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学相互比较与阐发之中的变异规律,涉及当今学术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从学理上阐析平行研究中的变异问题的具体内容和生成机制可知:不同国家、不...
摘 要:“五四”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进行的,具体而言,主要经历了“学科化”、“体系化”、“范畴化”三条西化之路。要使中国古代文论从“失语症”中解脱出来,必须经过四个步...
摘 要: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走上了“以西释中”、“以西中”,甚至“以西代中”之路。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近百年。然而,在...
[摘 要]总体而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史上的大师级人物大多是传统文化学养深厚的学者,因此,文化经典是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最起码的根基。但是,也必须看到,王国维、朱光潜、刘若愚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由于没有处理好文化经典与西方文学话语之间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学术上的失误。这说明,有了文化经典的素养,也不一定能够较好...
内容提要: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处于西方话语、汉族话语、精英话语三重霸权压迫之下,我们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状,加强多民族文学研究,批判话语霸权,倡导多元共生,恢复历史原貌,形成多民族文化互补互融,促进民族文学生态的正常化,进一步发挥多民族文学杂交优势,迎来中国文学之新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研...
符号学概念最早是由索绪尔提出的,他预见了这门学科的出现,但...
(主持人:唐小林)从符号构成的状况而言,信息社会是因其多出...
一个世纪以来,前卫艺术的一个突出现象是“物”的连续性出场,但...
碎片化既是一个数字媒介导致的生活现实,也是二十世纪社会文化...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普及得益于符号学的思想和应用。自1990年起...
形式理论是研究文学艺术及其他文本的形式意义通则的学问,常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