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1986-),女,汉族,贵州瓮安人,于2013年6月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任教。主要从事传媒符号学方向的研究,其中对新闻、舆论以及意识形态的符号编码机制与策略问题尤为感兴趣。自2009年以来,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篇目辑览3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项、西北大学人文社科类项目1项。 ...
国际传播不仅需要言语传播,更需要非言语传播实现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之间的转化。中国文化作为高语境文化的典范,蕴含丰富的非言语传播现象,其传播规律有待研究。而西方一百多年的非言语传播学研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接着做”比“重复做”更有意义,引入西方非言语传播学研究成果有其独特价值。南昌大学的王亿本教授比较系...
新闻文本包含事实和价值二维,从其价值之维出发,新闻文本可被视为一种"符号表意系统",因之,新闻文本的生产和收受也遵从符号表意的基本规律。以"福建南平砍杀案"系列报道为例,探析了新闻文本中的符号衍义问题,并认为:首先,新闻文本的符号衍义可向多个方向上开展符号表意,具有分岔性;其次,新闻文本的符号衍义主要可在三个层级上进行...
...
“伴随文本”理论,是赵毅衡教授在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 或称“文本间性”) 、热奈特的“跨文本”、麦克林的“附加文本”、瑞恰慈等的“语境论”、洛特曼的“符号域”以及国内学者的“潜文本”、“隐文本”等理论基础上,所推演和发展出来的一种文本互文理论。本文将其与“互文性”、“跨文本”、“符号域”等概念理论做比较,认为伴随文...
《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
人类艺术最显眼的是建筑,它让公共空间注满意义,成为一个时代...
符号现象学的形成源自皮尔斯的符号思想理论体系。皮尔斯对现象...
20世纪西方艺术符号学研究,主要涵盖了符号学艺术史、艺术符号...
总体性的“艺术”仅仅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统称,一个代表所有具...
以符号学的观点观照,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都是在运用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