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飞雄,男,1970年生,四川盐亭人,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1998.9-2001.6)、博士(2007.9-2010.6),教授,现执教于宜宾学院。主要从事西方文学、叙述阐释学、艺术符号学(美学)、大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1本,在《文艺理论研究》、《俄罗斯文艺》、《基督教文化学刊》、《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当代文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
(主持人:伏飞雄)21世纪初西方“跨媒介叙述学”研究勃兴前,已出现一些广义的演示叙述研究。罗兰·巴尔特20世纪70年代初在《神话》(1972:Mythologies)一书中对摔跤表演所作的符号叙述学描述(“拳击赛在观众眼前创演了一个故事”“拳击是一出即时性的哑剧”),即是著例。实际上,类似研究几乎伴随着西方现代叙述学的...
一般叙述学的叙述定义、基本概念框架与理论建构,需突破经典叙述学的“语言、尤其文字中心主义”的视野局限,其“文字中心主义”可追溯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戏剧(模仿)与叙述的区分。其实,无论小说还是戏剧,都属于故事。古希腊早期文化中的故事观念无媒介限制,且与叙述近乎同义,人类的早期故事形态,也多以口述、仪式表演等形式展开,其...
基于生活与艺术二元、文学史及生活中流传的故事与对这些故事(作为素材)重新情节化之循环文学史观,俄国形式主义者把фабула与сюжет这对概念理解为以事件形式存在的“素材”,与对这些事件素材的艺术化叙述,即“情节”。不过,他们的理解与表达也时显模糊而未能很好区分素材事件与故事、故事与情节这些成对的概念。这种模糊在这对俄...
长期以来,经典叙述学或现代叙述学都把俄国形式主义的"法布拉"(素材事件)误读为故事,忽视了该派素材事件与情节("休热特")这对概念设置背后的假定:艺术与生活对照,文学史及生活中流传的故事与对这些故事(作为素材)进行重新情节化之循环"陌生化"演化的文学史观。这种错位,也源于经典叙述学建构其概念框架的结构主义理论基础,该理...
长期以来,经典叙述学或现代叙述学都把俄国形式主义的“法布拉”(素材事件)误读为故 事,忽视了该派素材事件与情节(“休热特”)这对概念设置背后的假定:艺术与生活对照,文学史及生活中流传的故事与对这些故事(作为素材)进行重新情节化之循环“陌生化”演化的文学史观 。事件与叙述,应是现代广义叙述学最为基底的概念框架。...
《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
人类艺术最显眼的是建筑,它让公共空间注满意义,成为一个时代...
符号现象学的形成源自皮尔斯的符号思想理论体系。皮尔斯对现象...
20世纪西方艺术符号学研究,主要涵盖了符号学艺术史、艺术符号...
总体性的“艺术”仅仅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统称,一个代表所有具...
以符号学的观点观照,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都是在运用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