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出版

作者:符号学论坛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4836    2011-12-21 20:44:42

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探讨,梳理叙事学和文体学之间既相异又互补的复杂关系,揭示叙事学核心概念和分析模式的实质性内涵,廓清涉及的不同分类与研究视角,为文本分析做出铕垫。下篇为本书重点,聚焦于作品阐释,选择有代表性的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美国短篇为主)进行文内、文外、文间的“整体细读”,挖掘其中的潜藏文本或深层意义。本研究具有国际前沿性,针对国际学术界的相关探讨,纠正和澄清了一些理论上的误解和混乱,对文本做出了富有新意的重新解读,阐释方法也具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上篇 理论概念和模式
概述
第一章 叙事学与文体学:互补与借鉴
第一节 小说的“话语”与“文体”
第二节 文体学对叙事学的借鉴
第三节 对今后研究和教学的建议
第二章 何为“隐含作者”
第一节 “隐含作者”这一概念的本义
第二节 历史变义之一:偏向“隐含”
第三节 历史变义之二:偏向“作者”
第四节 布思对“隐含作者”的捍卫与拓展
第五节 “隐含作者”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三章 何为“不可靠叙述”
第一节 修辞性研究方法
第二节 认知(建构)方法
第三节 “认知方法”难以取代“修辞方法”
第四节 “认知(建构)方法”对主流的偏离
第五节 “认知(建构)一修辞”方法的不可能
第六节 人物一叙述的()可靠性
第四章 叙述视角:界定与分类
第一节 简要历史回顾
第二节 “感知者”与“叙述者”
第三节 话语层还是故事层
第四节 叙述视角之分类
下篇 短篇小说的潜文本
概述
第五章 肖邦《黛西蕾的婴孩》中的隐含作者、结构特征与种族政治
第一节 肖邦作品中的不同隐含作者
第二节 深层种族政治的相反走向
第三节 真实作者、结构特征、阐释定见
第六章 坡《泄密的心》中的不可靠叙述、戏剧反讽与道德寓意
第一节 诗歌的唯美与短篇小说的宽广
第二节 不可靠叙述与道德寓意
第三节 “修辞”与“认知”之分和对认知派研究的补充
第四节 不同“隐含”立场对修辞派标准的挑战
第七章 曼斯菲尔德《唱歌课》中的视角转换与障眼法下的性别歧视
第一节 视角转换与尖刀置换
第二节 视角转换与女性生存悲剧
第三节 全知视角与形象变换
第四节 障眼法与深层社会呐喊
第八章 曼斯菲尔德《启示》中的深层颠覆与反讽置换
第一节 从表层文本走向潜藏文本
第二节 《启示》和《序曲》:虚假自我与真实自我
第三节 《启示》和《玩偶之家》之异同
第四节 西方批评家对《启示》的中性解读
第九章 肖邦《一小时的故事》中的多重反讽与深层意义
第一节 多重反讽与非性别政治
第二节 女性主义框架中的浅读和硬读
第三节 影响阐释框架的三种凶素
第十章 克莱恩《一个战争片段》中的艺术阉割与反战内涵
第一节 “女性化”总体叙事策略
第二节 对敌人的置换
第三节 对主人公“尊严”的颠覆
第四节 对战争意义的解构
第十一章 海明威一短篇:平淡无味后面的多重象征意义
第一节 “说本族语者”的解读
第二节 基本结构与遣词造句
第三节 描写停顿的象征意义
第十二章 休斯《在路上》的及物性系统与深层意义
第一节 内部对照与双重解码
第二节 文体分析与文学批评
第三节 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
引用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附录1 语境叙事学与形式叙事学缘何相互依存
附录2 关于西方叙事理论新进展的思考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