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1958年出生,成都人。四川大学现代汉语硕士,古代汉语博士。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曾从事新闻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研究。关注语言学的重大问题,尤重语言理论、语言学方法论问题,近年来致力于语言学的创新性研究。 专著:《汉语系词“是”的来源与成因研究》(巴蜀书社,2006年7月)。另有编著多部。 在CSSCI期刊和全国核心期刊等...
文章通过全面考察西周春秋金文和《诗经•颂》的“是”,采用统计、替换、对比等方法,通过考察其指代对象,发现原初“是”与其他指代词不同,它是一个“是”指代词,除具有指代性以外,还含有“是非”之“是”义。表现为专门指代神灵、祖先、尊贵者等、即“是者”,不指代卑贱丑恶者、即“非者”;而“兹”“之”“此”“斯”都可指代非者。原初...
“词类是初始概念”是汉语词类问题的最新、最重要的观点。这一初始词类观认为,词类随语言产生而产生,语言产生伊始初始词的表述功能即词性。初始词类观背后是整个语言学研究的基石——— “词源”语源观。“词源”语源观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语源观,但它却是一个从未被讨论、更遑论被证明的根本错误的预设。初始词类观既缺乏根基,又与相关理论和...
“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是索绪尔超越时代的深刻思想,它是索绪尔留给今天语言学尚待发掘的丰富而深厚的理论遗产。索绪尔符号价值系统理论也隐藏深刻的理论危机。因此,21 世纪的语言学面临三个任务: 第一,依据索绪尔的 《教程》《手稿》发掘整理出符号价值系统理论体系; 第二,揭示符号价值系统理论自身的深刻危机: 旧的 “词...
索绪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能指-所指”的二元对立。但人们往往将其理解为反映或表达的关系,即“所指”被理解为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或对预先存在的概念的表达。然而,近年发现的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手稿》充分证明:索绪尔符号学的认识论基础既非唯物反映论,亦非先验理性论;他所说的“所指”既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是先于...
超越轴心期的“词源”语源观预设 ——开启语言学的再创时代 摘 要:任何语言学理论体系不能缺少自己的理论基石——语源观(关于语言的初始样态)。如果一个新的语言学理论没有自己...
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充满了一种整体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影响到了...
本结论讨论的是感觉质、呈符与艺术产业的符号美学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胡易容)符号学家约伦·索内松教授已离世近一个月了...
中华文明的符号学研究 主持人彭佳 “中华文明源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