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编码意图来看,易象以视觉思维为中心,卦象兼有写实和写意的特征,写意遵循的是视觉极简思维,体现出先民以简驭繁的抽象思维能力。就文本意义而言,易象通过卦爻符号象征性与卦爻辞隐喻性的相互配合,达到“文约义丰”,扩展了《周易》的意义范围。从解释意义来看,图像意义的虚指不...
伴随互联网在我国的应用与普及衍生的社会表达方式,网络语言从诞生至今已三十年。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代际更迭为划分依据,可分为Web1.0、Web2.0、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不同阶段,网络语言也相应地从网络空间的新型语言演变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常用语。在传播技术系统与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互动过程中,探索和梳理网络语言中体现...
网络化个体主义是推动品牌社会认同加速离散的重要力量,由此造成品牌社会认同的危机,然而,网络个体的重新聚集也成为品牌构建新社会认同的契机。因此,探索全新的品牌数字传播对社会认同的建构理路,对于理解广告品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对“后浪现象”这一数字传播典型案例进行探讨,从个体、群际和社会三重...
作为当下主要消费形态之一,网络符号消费无形之中刺激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欲望。网络符号消费作为商品符号网络化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改变空间和时间的物理质性而建构一种表象与内在相割裂、虚拟与现实相“脱域”、自我认同与消费异化相裹挟等意识形态,进而改造和钳制消费者及其消费行为,即:在空间维度上,网络符号消费通过空间的“延异”和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型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与应用普及,人们的虚拟生存持续深化,其中青年群体尤为活跃,不断构建自己的数字身份。这种由使用者借助数字技术自主创造,经由不断营造和累积,在虚拟生活自我展现和互动交流中得以表现,反映其在虚拟空间称谓、行为、兴趣、特长及影响力等信息的符号集合,被称作“数字身份”。数字身...
《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
人类艺术最显眼的是建筑,它让公共空间注满意义,成为一个时代...
符号现象学的形成源自皮尔斯的符号思想理论体系。皮尔斯对现象...
20世纪西方艺术符号学研究,主要涵盖了符号学艺术史、艺术符号...
总体性的“艺术”仅仅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统称,一个代表所有具...
以符号学的观点观照,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都是在运用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