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投射,中华文化符号持续以话语编织的方式建构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媒介融合时代下,保留着民族性的中国当代民族动画电影,在中华文化符号群的跨媒介传播中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交融。本文认为,中华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的建构机制是多重“间性”的:从表意层面的符号间性建构,到传播层级的媒介间...
泛审美是中国美学传统的鲜明特质,审美意义无孔不入地渗入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美学传统的泛审美特质需要新的理论方法介入。符号美学是对“美学文本”进行形式意义分析的方法论,通过符号美学可以发现中国泛审美传统独特的意义生成方式:意义的四联体滑动、意义的“部分滑动”与四性共存、意义的跨界滑动与泛审美综合体建构。中国传...
符号学关注艺术文化的意义形式。艺术符号学认为任何符号都是一个意义三联体,它们可以在物性、实用性以及艺术性三性之间滑动,既可以形成偏重其中一联的意义表达形式,也可以形成其中二联或三联合一的审美效果。从艺术符号学出发,可以将科幻作品的符号意义形式光谱划为三块:聚焦物意义的技术幻想符号、聚焦实用意义的社会文化幻想符号,以及聚...
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的兴盛都始于16世纪前后,都以静物为表现对象,但又有所不同。从物的属性来看,博古图中的物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其主要功能经历了从宋代的正经补史到明代的雅文化象征再到清代的吉祥文化寓意的变迁;在西方静物画发展史上具有节点意义的罗马静物画、荷兰静物画、夏尔丹静物画的繁荣都与特定时期物质生活的变化紧...
“气韵生动”概念自诞生以来,其意义内涵不断变化,难以明确界定。从符号美学角度来看,“气韵生动”命题主要处理艺术符号的“动势”品质相关问题。但“气韵生动”这种艺术动势有其独特性,气韵“动势”贯穿着艺术符号的符形、符义、符用三个意义维度,将艺术文本、宇宙自然及社会人生、意义接受等多个维度关联起来,是对艺术“动势”最为深刻且...
傅修延教授写到,讲故事本来是一项诉诸听觉的艺术,从听觉角度...
“异智能体”是指“非人类”智能体,包括具有一定智能的动物、...
(主持人:胡易容)出版是否有学?——这是出版学研究领域一个...
“美感”的出现源于心物共感,而共感产生的基础是作为广义媒介...
符号是用来传递意义的,任何意义的交流传递必须通过符号进行,...
(主持人:王委艳)叙事学研究之初并非命定的以文学叙事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