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传播学与符号学的融合发展”专辑

作者:张骋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3052    2018-10-09 21:02:18

 “传播学与符号学的融合发展”专辑

 

主持人:张骋

 

近年来,“传播学与符号学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了新闻传播学界和符号学界探讨的重要话题,“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和“符号传播学研究会”的召开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在国内,传播学与符号学的融合发展研究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周军在《现代传播》上发表的论文《传播学的“前结构”——符号活动的社会根源和基础》(1994),是国内最早从符号学角度讨论传播学问题的成果;此后,陈力丹在《符号学:通往巴别塔之路——读三本国人的符号学著作》(1996)一文中呼吁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要重视对符号学的借鉴与吸收。不过,2000年以前,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才刚起步,研究成果还不太多。

进入新世纪以后,“传播学与符号学的融合发展”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具体来说,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基本形成了两种研究取向:一种是基础理论研究;另一种是应用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探究传播学与符号学在理论上应该如何融合、如何发展,如李彬的《传播符号论》结合传播学研究对各家符号学理论进行了较为完备的梳理;陈卫星在《传播的观念》中系统讨论了传播中被结构的符号神话、话语界面等问题;余志鸿在《传播符号学》中以语言符号学为基础建构传播符号理论;胡易容在《传媒符号学:后麦克卢汉时代的理论转向》中以麦克卢汉为理论原点,分析了传播研究的符号学范式;冯月季的《传播符号学教程》以传播文本为中心,构建传播符号学的知识体系;赵星植的《皮尔斯与传播符号学》探讨了皮尔斯的符号学与传播学之间的渊源。此外,也有不少与基础理论研究相关的论文,如李思屈的《论传播符号学的学理逻辑与精神逻辑》指出传播学与符号学的交集使传播研究的焦点从大众媒介的使用与满足深入到符号的生产与意义的流动;丁和根的《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呼吁用符号学方法整合大众传播研究的松散状态;胡易容的《从传播学到交流学:一种符号学的路径》认为“交流学”研究传统所秉持的符号学方法给我们提供了思考传播行为的重要模式;蒋晓丽在《联盟与超越:传播符号学的生成发展和应然指向》中探讨了传播学与符号学为什么要联盟,如何联盟。

应用研究主要探讨传播学与符号学在现实中应该如何融合发展,具体说来,就是分析符号学方法在新闻、广告、电影、游戏等传播领域中的应用:如曾庆香的博士论文《试论新闻话语》用符号学的方法揭示了新闻话语的基本构成与内在逻辑;李思屈的《广告符号学》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了广告和品牌传播的规律,进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马睿的《电影符号学教程》用符号学方法对作为电影文本之符号的影像、声音、话语与文字及伴随文本进行了剖析,进而建构电影符号学的知识体系;宗争的《游戏学:符号叙述学研究》以符号学和叙述学为理论工具,以“游戏文本”为研究对象,探索游戏诸形式及表意问题。

在国外,美国思想家约翰·费斯克是最早提出将传播学与符号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学者,他在《传播符号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传播学研究中一直存在两大派别:过程学派和符号学派。过程学派视传播为讯息的传递,探讨传播的效果和正确性问题;而符号学派关注的是讯息以及文本如何与人们互动并产生意义。

总体来讲,国外的相关研究也大致形成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研究取向。具体来说,国外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在“大众文化批判”的思想框架中进行。20世纪50年代,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在《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一书中,从传播符号的角度对大众文化及社会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性研究。20世纪60年代,另外一名法国符号学家鲍德里亚继承了巴尔特符号学的文化批判工作,揭示了大众传媒文化是如何引起无法克服的关注他人的欲望从而丧失自我的。与此同时,英国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的编码与译码理论就运用符号学的方法来分析肥皂剧、广告、博物馆展览等大众传媒现象,进而分析视觉符号的意义是如何产生的。

国外的应用研究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播学与符号学的融合发展研究开始更加广泛地直面各种具体的传播现象和产业实践。比如,荷兰学者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一书中用符号学的方法对新闻话语的内在结构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新闻话语与社会语境之间的确切关系;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在哥本哈根举行的首届“营销与符号学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营销符号学挑战批判符号学》中指出,批判的广告符号学已经进入停滞阶段,它对商业广告的批判性解释常常像是多少有点枯燥乏味的智力训练;英国学者乔纳森·比格内尔的《传媒符号学》将符号学方法运用于对广告、杂志、报纸、电视、电影、新媒介等现代媒介的分析之中,进而探讨这些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传播学与符号学的融合发展”研究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能够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传播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再阐释,提升了传播学的理论高度;在应用研究方面,能够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传播实践进行深度分析,使得符号学研究更加贴近现实。但已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待各位学者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索。

 

张骋:《媒介直观:新媒介时代符号现象学的起点》

张骋:《是“媒介即讯息”,不是“媒介即信息”:从符号学视角重新理解麦克卢汉的经典理论》

张骋:《从“新闻学”到“媒介学”:以符号学为基础的学科升华》

张骋:《符号学:传播学三大学派的整合平台——兼论传播学的困境与出路》

张骋:《“符号符号学”与“传播符号学”:一对不能相互替代的术语》

李思屈,刘妍:《论传播符号学的学理逻辑与精神逻辑》

李思屈:《当代传播符号学发展的三种趋势》

李彬:《批判学派在中国:以传播符号学为例》

蒋晓丽,朱亚希:《联盟与超越:传播符号学的生成发展和应然指向》

蒋晓丽:《走向符号学:新闻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丁和根:《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

丁和根:《中国大陆的传播符号学研究:理论渊源与现实关切》

赵毅衡:《第三次突变:符号学必须拥抱新传媒时代》

胡易容:《从传播学到交流学:一种符号学的路径》

赵星植:《皮尔斯符号学中的传播学思想》

饶广祥:《元广告:三层区隔与跨层表意》

曾庆香:《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

陈力丹:《符号学:通往巴别塔之路——读三本国人的符号学著作》

周军:《传播学的“前结构”——符号活动的社会根源和基础》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