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和“无”的感知层面上,可以将符号分为实符号与空符号,形成的就是实符号组成的一般符号文本和实符号与空符号组成的特殊符号文本。后者的符号文本在艺术中常常被归结为写意风格,霍去病墓石雕作为这一风格的佳例,让我们看到写意风格文本的意义生成方式为:实符号与空符号贯通又排斥的互动关联。在符号文本中实符号与空符号两者是矛盾的...
元符号是“符号之符号”或“再现之再现”。使用元符号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在人类世界中普遍存在,但是在部分情况下,元符号性可能更加明显。元符号性陡升,既会推动符号增值,亦会抹除原初意义,然而其结果都往往是符号与事物相分离,符号自身推动符号演进。南朝文章即是如此,为了超越前人成就,南朝文人推崇形式创新,有意凸显古今差异,在事...
“宴乐”是中国古代礼乐中一种重要而特殊的类型,所有用于宴享活动中的音乐和与音乐相关的内容都能被称为宴乐。宴乐并不单以娱乐为目的,细究来看,还在于以宴乐为媒介传递意义,完成宴享活动参与双方之间的交流。就先秦宴乐而言,这种意义的传递机制大致分四种,一是以对宴乐的分节来进行的;二是以宴乐语言文本为基础进行的;三是以“空符号”...
Humans cannot live without signs, and we have always acted through them.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uses signs to construct a common space of meaning and inter...
人是符号的动物,总是借助某种符号展开行动。人际交往以“表意符号”构建共通意义空间,然后在这个意义世界中互动,这其中自然体现为“知”与“行”相互促进的持续过程。本文以“符号互动论”为切入视角,探究古代中国的“礼乐符号”是如何被建构成被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以及人们在“礼乐符号”所构筑的意义之网中如何形塑自身交往行为,并进一...
传播研究的“意义论”与“符号学派”约翰·费斯克曾将传播学研...
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充满了一种整体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影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