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文学是借助数字技术,基于互联网平台创作并传播的,整合了各种话语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原创文学形态。借助符号修辞理论对中国的新媒介文学进行考察发现,其表意的发展、变迁遵循着四体演进的序列。在经过了以专业化内容和网络化平台为特征的隐喻时期、多媒体展示和体验式文本为特征的转喻时期,以及倡导“读者的文本”与交互式创作的提喻时期...
在微信平台中,电子贺卡的传播推动了春节文化符号的转化与创新电子贺卡是一种代表新兴网络民俗的小微体量文化产品。在文化菱形的理论视域中,生产者、消费者、传播者和社会世界等要素,都对文化产品的符号表征与意义生成产生了影响。微信电子贺卡文本具有图像化、交互性、附件化的特征,其对春节文化符号的呈现方式包含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固化并置...
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直观表现形式,是形成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纵向看,从“符号表象”、“符号意象和“符号意指”三个层次剖析中华文化符号体系的内部构成,全面完整理解中华文化符号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横向看,在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符号、中华优秀传符号的直观性与标识性合一,共创性、共通...
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正在以不同方式“出海”,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以自塑的形式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中国文化符号传播一直以来重视古代文化符号和全国性文化符号的呈现,但在针对国外民众的调研中发现,其对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好感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对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当下,地方性、具象化、生活化的...
精准表述、高度凝练而又富于表见力的精神标识,具有通约文化精髓的代表性、穿透认知壁垒的可见度、集成文明线索的指引性、反映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性,发挥着融通中外情感世界的双向建构功能。基于“五个突出特性”原则,通过型化与层次化,协同化与数字化,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得到有效提炼展示,不断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但我们的对外传播...
傅修延教授写到,讲故事本来是一项诉诸听觉的艺术,从听觉角度...
“异智能体”是指“非人类”智能体,包括具有一定智能的动物、...
(主持人:胡易容)出版是否有学?——这是出版学研究领域一个...
“美感”的出现源于心物共感,而共感产生的基础是作为广义媒介...
符号是用来传递意义的,任何意义的交流传递必须通过符号进行,...
(主持人:王委艳)叙事学研究之初并非命定的以文学叙事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