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本体论的符号学研究

作者:颜小芳  来源:符号学论坛  浏览量:1155    2022-03-08 17:26:11

 从主体到本体——关于哲学符号学研究的思考

主持人:颜小芳

 

本体问题,或曰存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哲学追问的重要主题Ontology 这个词有译成本体论的也有译成存在论的Ontology与being,还有existence都被翻译成了“存在”。Ontology是关于“being”的研究的学说;being是一种具有本体意义的、内在于人本身的东西。 所以ontology与being都有本质本体的意味existence则是具体的、个体的、历史的存在。所以本体论与存在论其实是一回事。

那么符号学的本体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矛盾的。因为符号学在一般意义上都被当成关于逻辑和修辞的学问,侧重的是方法论,做的是技术分析。但近年来,符号学也在渐渐走向本体论,例如赵毅衡的《哲学符号学:意义世界的生成》。国外则有塔拉斯蒂的“存在符号学”理论。存在符号学与哲学符号学某种意义上是一回事,但区别也很明显。

从符号学学科视角来看符号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文本主体向来是被排斥的而结构主义之后从后结构主义始,主体问题又重新回到符号学思考的范围。

例如塔拉斯蒂的存在符号学”,它不仅是要研究人的主体问题,而且还有意建构符号学的本体论,塔拉斯蒂认为,存在符号学的关键(核心)概念,就是“超越”,且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展开。对此,张世英在《哲学导论》中特别提到横向超越和纵向超越,并且他特别重视横向超越(张世英受海德格尔影响较深),并认为横向超越是西方近代哲学以来展开的方向,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特征。而如果从横向超越的角度来研究阐释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应该会是中国当代阐释学研究的另一条路径。张世英应该是不知道塔拉斯蒂的,但他对超越的看法与塔拉斯蒂的存在符号学有诸多默契。塔拉斯蒂的野心在于要把存在符号学作为全世界不同文明、各门艺术的基础。仔细想一想,文化与艺术的共同(一般)特征到底是什么?文化和艺术的具体形态实在太多、太繁杂,要给它们寻求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性”,实在太难;但“超越”似乎还说得过去。其实中西文化和艺术中关于“超越”的理论并不少,但现实情况是,人们往往过分夸大彼此间的相异之处,而不愿意承认我和你、我和他的相同之处。

赵毅衡的哲学符号学也是在为人类文明寻找“共相”,他很喜欢“阐释社群”这个理论,但他也承认,阐释社群的理论,会对艺术或文学有失公平。

存在符号学这个词是塔拉斯蒂提出来的, 但理论内涵与方法却并非塔拉斯蒂的独创。

成中英近些年来发展了本体诠释学与存在符号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比较而言本体诠释学包容万象重点在包容融合了太多对立的思想反而使人们对个体的存在有些忽略虽然他也反复强调本体诠释学的包容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但在他这个包罗万象的宏阔理论中个体间的差异或许真的存在但的确已经被整体的力量削弱了所以本体诠释学更适合对历史文化进行整体的研究

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与存在符号学的先驱之一的乔西亚·罗伊斯关于“阐释共同体”思想中的阐释分层(符号学中的“元意识”)有相似之处。例如,两者都提到,对于有矛盾、有冲突的两种意识,只有上升到比这两种意识更高一层次的理论,才能使这两种思想的矛盾得以调和。罗伊斯用不断向上、向后的“元”意识、“元”方法,来解决“恶”的存在,因此他不得不借用“绝对”这样的终极概念,而“绝对”就是贺麟所说的 “太极”,也即成中英“本体诠释学”中那个能够统摄万物的整体。可见,成中英、罗伊斯在本体问题上都摆脱不了黑格尔的影响;而就连实用主义符号学的鼻祖皮尔斯,也不得不在黑格尔的理论中去寻找一种价值论的皈依。但在《从中西会通到本体诠释——成中英教授访谈录》这本书里,成中英谈到美国哲学时,有提到皮尔斯、詹姆斯、杜威、刘易斯、桑塔亚纳等,但就是没有提到罗伊斯。值得注意的是贺麟在他翻译和介绍罗伊斯的时候就已经很自觉地用中国哲学术语和内涵去诠释包括罗伊斯在内的西方哲学思想

总而言之作为本体论的符号学,既是一种哲学理论,又是一种诠释方法,它将本体论、方法论在最高层面统一了起来,看似矛盾的地方,在最根本意义上其实是相通的。

本人自从2009年接触存在符号学以来,至今一直在思考符号学的本体问题,不过具体的研究路径却是从电影批评入手。从电影文学的主体批评到符号学的主体问题研究,到琢磨电影艺术的本体论问题,再到符号学、阐释学的本体论研究,本人陆陆续续写了一些文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界同仁也做了相当多的努力,出了不少成果,说明大家对符号学的主体问题都有着浓厚兴趣。赵毅衡从现象学、王阳明“心学”等角度,对符号学的主体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深入剖析;董明来、宗争、彭佳与赵毅衡就现象符号学展开了讨论。唐小林认为主体符号学是符号学的灵魂,并且要建立反讽时代的解释主体。谭光辉就主体的情感,例如幸福感、无情等进行了符号学分析。张智庭对格雷马斯的激情符号学进行了介绍和研究。魏全凤从存在符号学角度研究华裔文学的边缘主体特征。主攻新闻与传播符号学的冯月季对哈贝马斯、米德的主体符号理论研究也有所涉猎。张颖则从心理学角度尝试建构一种新的符号表意模式。还有陈文斌、文一茗尝试探讨主体与符号表意之间的关联。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赵奎英从现象学存在论的角度对艺术符号的基础进行反思,为建构一种本体意义上的艺术符号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与塔拉斯蒂存在符号学的方向是一致的。

总之,符号的表意活动总是渗透在各种具体现象和具体知识领域中的,因此要研究符号学的主体问题,不仅要有形而上的建构,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尤其在信息高度发达、社会变动急剧的当下,个体主体很容易迷失甚至淹没在意义的汪洋之中。这就让学术团体的重要意义得到凸显和加强,只有整体强大了,突出了,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才能有所保障。

以下是符号学研究团体就符号的主体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部分成果

 

颜小芳.无间地狱:存在的危机——对电影<无间道>的存在符号学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2).

颜小芳.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生存符号学初探[J].三峡大学学报.2010(5)

颜小芳.社群真知与公共阐释——符号学、阐释学交叉视阈下的“真理”问题探讨[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2020(1)

颜小芳:直言与理想自我的建构:存在符号学视阈下对福柯晚期主体思想的阐释[J]符号与传媒,2020春.

魏全凤.边缘主体的存在轨迹——华裔文学研究的存在符号学视角[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9)

陈文斌.主体,自我,身份——关于符号自我的考察[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6(1)

赵毅衡.意义的意义之意义:论符号学与现象学的结合部[J]学习与探索,2015(1)

赵毅衡,王墨书.符号学视野中的阳明心学‘格物’说[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3)

赵毅衡.符号学与主体问题[J].学习与探索,2012(3)

赵毅衡.符号作为人的存在方式[J]学术月刊,2012(4)

文一茗.论主体性与符号表意的关联[J]社会科学,2015(10).

彭佳.论意义的双向性与贯通:一个符号现象学观点[J]福建论坛,2015(10) 

张颖.符号心理分析:建构一种新的符号意指形式,当代文坛,2014(5)

李幼蒸.仁学人本主义伦理学与人文科学的符号学方向——论南京“世界符号学大会”的意义[J]江海学刊,2013(10

唐小林.建立解释主体:论反讽时代主体符号学的建构[J].四川大学学报,2012(3)

唐小林.寻找灵魂:建立一种主体符号学[J]学术月刊.2012(4)

谭光辉.幸福感符号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贵州社会科学,2012(12)

谭光辉.论‘无情’:人类的情感规则如何面对佛系人格的挑战[J]符号与传媒,2020春

谭光辉.情感间性的符号学研究[J]符号与传媒.2018秋

冯月季.符号学视野下的哈贝马斯‘主体间性’思想[J]安顺学院学报

冯月季.论米德的符号与符号自我理论[J]理论界.2017(1)

张智庭.激情符号学[J]符号与传媒,2011秋.

米哈依·洛特曼; 汤黎.主体世界与符号域[J].符号与传媒,2013春

董明来.在现象学视域内对符号真值的分析——与赵毅衡老师商榷[J]符号与传媒,2012秋

宗争.符号现象学何以可能[J]符号与传媒,2017

赵奎英.试论艺术作为出场符号[J]文学评论,2018(7) 

赵奎英.艺术符号学基础的反思与现象学存在论重建[J].南京社会科学,2017(4)

颜小芳,刘源.探索存在符号学电影批评理论建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6).

到学术论坛讨论  
好文章总是百读不厌,赶紧收藏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