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叙事:一种全新叙事模式 西南名族大学 汤黎...
羞、耻、辱、愧是四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情感,其内含的基础情感有交叉关系。愧感来源于自我评价,辱感来源于他人评价,耻感是愧感和辱感的综合,羞感是对被叙述为耻的恐惧感。羞感与耻感的区别是:面对积极的或不确定的评价只能产生羞感而不是耻感;耻感中的愧感和辱感清晰可感,而羞感不是;羞感多发生在童年时期,而耻感多发生于成年时期;羞...
情感理性在舍勒的价值情感现象学中是一个未明确提出,却始终隐含其中的重要概念,它标识的是人类精神结构中的非逻辑方面所具有的法则和秩序,即“感性的价值偏好的理性秩序"。与精神的逻辑方面——逻辑理性相比,情感理性具有优先性,在此性和不可证性三个特性。舍勒认为情感理性的认识对象只能是存在于本质领域的先天,客观、绝对的价值及其等...
杜夫海纳的“情感先验”是借助和融合了梅洛-庞蒂的身体、知觉、意向性理论对康德审美判断思想的“身体化”重构。受梅洛-庞蒂启示,杜夫海纳把康德的抽象的“非属人”的主体转换为具体的身体—主体,并以此建立起基于知觉的主客消融的意向性审美关系,进而将由此建构的情感范畴的特殊与一般的同一性,最终归结到“人的范畴”上,这种基于存在论...
对情感现象的研究是舍勒现象学的一项基本工作,情感先天论则是其情感现象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康德形式先天论的现象学批判以及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修正,舍勒试图确立情感现象独特的先天内涵,并揭示出感受,偏好和爱在价值认识过程中的先天法则及奠基关系。...
摘要:在情动理论成为诸多学科分析热点的背景下,情动理论仍有颇多争议之处。检视斯宾诺莎和德勒兹情动理论可以发现,斯宾诺莎的情动体现的是身体和心灵的被动反应;而德勒兹把情动概念去背景化,用以构建瓦解权力规训、恢复生命潜能的通路。德勒兹认为符号是权力流转的主要途径,基于情动这个观测点,他在文学场域中捕捉到众多能够有效瓦解权力...
《易经》的本源在于易象,易象实际上是先民视觉思维的体现。从...
人类艺术最显眼的是建筑,它让公共空间注满意义,成为一个时代...
符号现象学的形成源自皮尔斯的符号思想理论体系。皮尔斯对现象...
20世纪西方艺术符号学研究,主要涵盖了符号学艺术史、艺术符号...
总体性的“艺术”仅仅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统称,一个代表所有具...
以符号学的观点观照,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都是在运用符...